從2021世環會【國際環保展】看市政環保領域新風向
文章來源:環保在線
導讀:關于市政環保,更多干貨內容,盡在6月2-4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舉辦的2021世環會【國際環保展】。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轉型與奠基,“十四五”時期我國正式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給環保產業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更具體來看,新時期內,環保產業仍舊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尤其是“3060目標”將倒逼全社會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掀起一場綠色革命。
根據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0)》顯示,2019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7800億元,較2018年增長約11.3%,其中環境服務營業收入約11200億元,同比增長約23.2%。報告預測,2021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總額有望超過2萬億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3萬億元。
上述數據在展示“十四五”環保市場潛力的同時,也不難看出,環境服務業占據了整個環保產業的較大比重。要知道,環境治理服務是環境服務業的主要戰場,產值規模同樣占據絕對地位。
一般來說,環境治理服務涵蓋兩大類:工業領域與市政領域。相較于工業領域的技術相對復雜且分散等,市政領域主要以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為核心,以特許經營和PPP模式為主,規模相對集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市政領域的環境治理雖然資金需求量大、工期時間長、回報率低,但具有資本沉淀性強與受益相對穩定的特點。
從政策層面來看,自2020年以來,受投向政策影響,地方政府專項債明顯向環保傾斜;行業融資環境逐步改善,融資成本降低,擴大了環保企業融資規模;垃圾分類全國范圍內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產業鏈需求……一系列利好政策助推下,市政環保的市場空間有望爆發,折射在細分領域,環衛清潔、垃圾焚燒、土壤修復等屬于重點領域。
環衛市場。城鎮化率的提升,環衛市場處于上升期。尤其是環境衛生意識增強、垃圾分類政策實施、以及固廢法等因素疊加,必然會促進環衛服務內涵的擴張,從而推動換為市場規模的擴張。綜合業內分析,我國環衛服務市場空間將在2025年突破3500億元,以市場化率65%計算,市場化空間超過2300億。
垃圾焚燒。經過長期發展之后,我國垃圾焚燒已然邁進成熟期。不過進入2021年,受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新政策以及新時期固廢行業雙百跨越的新要求影響,行業穩健增長的掣肘因素已經基本消除,整體現金流和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新一輪的升級整合勢在必行。目前我國垃圾發電市場規模已超1000億元,預計未來仍有望保持15%的增速。
土壤修復?!巴寥佬迯?后端土地出讓”模式越發成熟,“民生+盈利”商業模式也越發清晰,尤其是2020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辦法》出臺,為地方緩解土壤修復資金壓力、滿足多種治理需求指明方向,在資金層面引入社會各類資本支撐行業增速,具有成熟項目經歷和品牌優勢的頭部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回到整個環保領域,市政環境服務市場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且專業化、數字化、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新市場空間藍海一片,環保企業快速成長、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逐步顯現。